
開篇語
人民政協是汕頭經濟社會發展的人才庫、智囊團,政協委員是政協工作的主體。市政協十二屆以來,市政協委員和各專門委員會緊緊圍繞加快振興發展的中心工作獻計出力,每年的市“兩會”都有他們活躍的身影。幾年來,政協委員在加快經濟發展和改善民生熱點問題、提升人居環境、推進教育文體事業等方面積極發聲,提建議、寫提案,貢獻智慧。其中很多提案提出的意見和建議都被采納,并落實或體現到相關政策、發展規劃和部門工作中,為推動我市經濟社會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為宣傳政協委員在各行各業建功立業的卓越才華和認真履職的情況,進一步鼓勵和激發他們參政議政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本報從今天起,開設《政協委員風采》欄目,深入報道委員們積極履職的風采。敬請留意。
做一名有責任的好“企業家”,是許多企業負責人一生追求的目標
記者第一次遇見許凱俊,是去年底因為要采訪他關于“鼓勵社會資本開辦社區醫療機構和設置養老項目”的提案。記得他當時說過:“該提案如果能得到實施,對緩解長期困擾市民的‘看病難’問題將有很大的幫助。”采訪中記者得知,作為市政協委員,許凱俊除了擔任市藥業商會的會長外,他同時也是市工商聯總商會的副會長。而他的日常工作,又是我市規模很大的“凱芝林”連鎖藥店經營者。
記者從采訪中得知,許凱俊自1987年就踏足藥品行業,在這一行已前后深耕了近30年。在從商方面,1997年創辦我市第一家平價藥店是他;2000年開設我市第一家24小時不閉門藥店也是他;如今以38家連鎖藥店遍布全市四區一縣,在藥品行業影響力很大的還是他。在從政方面,自2011年他被推選為市藥業商會會長、工商聯總商會副會長,并當選為政協第十二屆廣東省汕頭市委員會委員后,他就常參加各種調研活動,根據自己熟悉醫藥行業的情況積極建言獻策;同時,他努力引導行業自律、做好行業的表率、多方面開展慈善公益事業,僅2011年至今,市藥業商會在許凱俊的帶領下,于扶貧濟困、捐資助學、抗洪救災、送醫送藥的善舉中,為社會捐贈財物共1742萬元。事業上瞄準行業高點,生活中關注民生難題,許凱俊30年來一直致力于“對癥下藥”,這或許就是他讓人感到佩服的地方。
經商不忘為社會多做慈善公益
從1987年進入市藥材公司工作至今,出生于1970年的許凱俊前后已在藥品行業涉足了近30年。憑著對知識的尊重和踏實認真的做人態度,30年來他做到了許多人沒想到的事情:以前幾乎沒有個體戶開大型藥店,但1997年許凱俊就“敢敢”開設了我市第一家平價藥店,在市民中引起了轟動,藥店門口第一次出現了排長隊買藥的情景;商鋪一到深夜為安全起見肯定關門加鎖,但2000年許凱俊卻反其道而行之,居然開設了連半夜都大門敞開的24小時營業藥店,成為媒體和市民談論的焦點……許凱俊憑著這一步步過人之招,逐漸占據了市場的主動地位。面對競爭,為謀求更大發展空間,他還于1999年同時成立了另外兩家公司,分別經營醫藥商業批發和生產保健品及飲料。
2011年,許凱俊被推選為市藥業商會會長。除了協助政府部門維護藥品市場秩序、帶頭執行國家的藥品行業政策、開展藥業企業“正版正貨”承諾活動、做好行業的表率外,他也不忘政協委員的職責,集行業的力量開展慈善公益事業。連年來,藥業商會把每年的6月份定為“慈善月”,堅持到缺醫少藥的農村開展“送醫送藥”活動,同時傳播醫藥衛生、防病治病知識。從2011年至今,商會在扶貧濟困、捐資助學、抗洪救災、送醫送藥的善舉中,為社會捐贈財物共1742萬元。2011年1月,被市工商聯評為“公益事業先進單位”;2013年“8·17抗洪救災”得到市委市政府表彰,授予“奉獻愛心,功德無量”榮譽牌匾;2015年,被市光彩事業促進會授予“光彩事業組織獎”。
發揮行業優勢積極建言獻策
做一名有責任的好“企業家”是許多企業負責人一生追求的目標,也是許凱俊的目標。他于2002年加入市藥業商會并被推選為副會長,第二年被推選為工商聯總商會常務委員;后于2011年被推選為市藥業商會會長,工商聯總商會副會長,并當選為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二屆廣東省汕頭市委員會委員。身為政協委員及汕頭市藥業商會會長,他讓自己從更多的方面為社會多做善事。
“2014年4月份,針對國家‘一店一執業藥師’政策要求期限的逼近而我市執業藥師技能人才嚴重匱乏的問題,我指導商會向市藥監局遞交了一份《關于申請汕頭試點執業藥師遠程審方的請示》的報告,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視并采納啟用。此外,我們還堅持開展藥業企業‘正版正貨’承諾活動,得到市知識產權局的肯定,并于去年承接了該局的委托。”許會長告訴記者,從2012年至今商會共組織了四批藥企、46家會員企業(含306家分店)加入到藥業行業“正版正貨”承諾隊伍,在保護消費者權益的同時,也提升了各家企業的社會影響力和公眾認知度。
作為農工民主黨員,許凱俊在活動中不斷加深對“參政議政”的了解與認識,這使他以更大的熱情去投身于這個使命。多年來,許凱俊認真履行政協委員的職責,積極參加政協組織的會議、學習和調研活動,并多次提出了建設性意見,如在鼓勵社會資本開辦社區醫療機構和設置養老項目等方面都有其獨特的見解,市衛生部門對此提案正在處理中,體現了其在社會公共服務等方面的前瞻性。
(摘自6月3日《汕頭日報》民意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