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藥酒最簡單的制作方法就是將中藥的有效成分浸在酒中浸泡,即成藥酒。根據加入到酒中的藥材不同,藥酒有通血脈、行藥勢、散諸痛、祛風濕之功,是冬春季節調治進補的佳品。那么,怎樣泡服藥酒呢?
先將買回的藥材打碎或剪短擇凈后,再用冷開水浸濕,這樣既可洗去臟物,又可防止藥材吸酒太多。然后將浸濕的藥材放在玻璃瓶或罐里,兌入白酒。
一般藥材與白酒之比為1:7-1:10,至少也應將藥材全部淹沒。
最后,將口封嚴,每天搖動數次,以使藥材的有效成分充分析出,浸泡半月后即可飲用。有些貴重藥材,可將酒飲完后再浸泡幾次。
用酒浸泡中藥材,可以浸出許多水無法浸出的有效成分,故藥酒的滋補與治療作用比中藥煎劑療效更好。
但藥酒畢竟不同于一般的酒,除滋補性質的藥酒外,在規定的療程和劑量,病愈后即可停止服用。
“藥酒“不可隨意喝
酒的比例
我國民間常有將名貴草藥泡酒喝的習慣,以補養身體或治療痛風、風濕等頑癥。
當前用白酒泡喝中草藥、藏草藥的人越來越多,專家認為這是不科學的,尤其是對老年人危害更大。
藥酒在使用劑量上較小,可根據病人對酒的耐受力,每次服30~50毫升。
不善飲酒者,可將藥酒按1:1~1:10的比例兌在葡萄酒、黃酒或冷開水中,按量飲用。
藥酒中雖含有酒精,但濃度不高,服用量又小,一般不會產生副作用,少量飲用還使唾液、胃液分泌增加,有助于胃腸的消化和吸收。
患有肝腎疾病、高血壓、過敏性疾病、皮膚病者,最好不要飲用藥酒,即使需要飲用時,也應將飲的酒按量兌加十倍的水,放在鍋里煮一下,除去大部分酒氣后再飲用。
飲酒時間
藥酒有利于人體對藥物的吸收,許多患者,特別是不善飲酒者擔心醉酒,往往在晚上飲用。其實,從提高藥物療效的角度上來看,晚上服用不如白天服用效果好。
藥物的排泄有一定的晝夜節律,通常飲藥酒,在體內清除和代謝的速度以早晨至中午最慢,加之肝藥酶(一種存在于肝臟中的促進藥物轉化的生物催化劑)的活性也很高,此時血液中酒、藥的濃度均很高,有利于發揮治療作用。
而在下午2點至夜間0點,酒精在體內代謝和清除速度最快,則血液中酒的濃度較低,此時肝藥酶的活性最高(最高點在午夜2點),同時,腎功能的最高點在下午5點以后,下午至晚上飲酒,在體內排泄和代謝最快,不利于藥酒發揮作用。故藥酒最好在白天服用。
藥酒不僅具有配制、服用簡便,藥性穩定,安全有效的優點,更因為藥借酒力、酒助藥勢而充分發揮效力,提高療效。補益藥酒不僅廣泛應用于各種慢性虛損疾病的防治,還能抗衰老、延年益壽。
三款冬季活血的藥酒方子
1.黑豆泡酒
具有降血脂和降血壓的功效。
自制過程:第一步是要把黑豆炒熟。這步很關鍵,黑豆在翻炒過程中,里面的微量元素會在高溫作用下變得更加不穩定,更易析出。這時再泡酒,酒里面的營養物質也就更多了。
可是翻炒到什么程度才合適呢?看到每個黑豆都開口了就是熟了。第二步倒白酒,還是用56度的白酒,倒到只要沒過黑豆就行了。
【注意事項】黑豆炒熟后,不能馬上倒酒,一定要倒出來先晾涼,等溫度降下來之后再倒入白酒,這是為了避免黑豆溫度過高,導致白酒的揮發。另外,這種酒泡兩個月之后才能飲用。
2.木瓜酒
木瓜酒可治風濕引起的關節疼痛。這是因為木瓜中特有的木瓜酵素有平肝舒筋,和胃化濕的藥用功效。
自制過程:首先,將木瓜洗凈后,連皮帶籽切塊放入容器中,倒上兩倍的米酒,蓋好蓋子,密封保存,每天搖晃一次,兩周以后就可以飲用了。
【注意事項】木瓜酒的酒用的是米酒,而不是白酒了。因為這次的原料是水果,用米酒泡能讓木瓜的口感更加香甜。如果您要是不喜歡米酒的口感,用白酒也是可以的,同樣是56度左右的就行。
3.生姜藥酒
生姜具有發汗解表的功效,而酒有活血的功效。將兩者聚在一起,相補而成。自制藥酒時,姜要選嫩點的,因為老姜過于辛辣,會刺激胃。酒要選擇56度左右的白酒,度數過低就不能起到藥用功效。
自制過程:首先,把生姜洗凈,待表面水分晾干之后,切片。其次,把切好的姜片放在容器里,倒入白酒,生姜與酒的比例是1:3,然后蓋好蓋子,密封好,放在避光處常溫保存兩周后就可以飲用了,早晚飯后各喝一小杯。 【注意事項】盛酒的容器一定要選用玻璃或者瓷的,千萬不能用塑料的。因為泡藥酒的時間都比較長,如果用塑料容器,時間一長,塑料中的物質就可能析出到酒里,影響它的口感和保健功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