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許多市民在注重火鍋底料新鮮美味的同時,也開始關注健康養生的問題。因此,藥膳火鍋便應運而生。不同體質的人群所適用的藥膳肯定在選擇方面有所不同。如果不加辨別盲目食用,可能起到適得其反的作用。
隨著氣溫的不斷下降,親朋好友齊聚一堂,熱熱鬧鬧的吃上一餐火鍋是許多家庭的不二選擇。近年來許多家庭在注重火鍋底料新鮮美味的同時,也開始關注健康養生的問題。因此,藥膳火鍋便應運而生。我們在享用藥膳火鍋時需注意些什么問題,接下來跟隨記者從幾個方面來了解一下。
藥膳火鍋有利有弊
藥膳火鍋是以藥物和食物作為主料,經過短時間的烹飪加工即可食用的一種健康膳食方式。它“寓補于食”,將食物和藥膳合理綜合,讓火鍋既具有營養價值,同時又可起到養生防病的作用。因其獨特健康的食用方式,目前特別受到中老人朋友的青睞。
可添加于藥膳火鍋的中藥都是無毒性且可被烹飪,并具有氣味較好可口服等特性。例如枸杞,紅棗,山藥,茯苓,桂皮,小茴香等。在火鍋中直接加入中藥材難進補,因為中藥在短時間的熬制中并不能將其最大的營養價值揮發出來,最好的食用方式是先將中藥洗凈后單獨熬制出湯水,再加入火鍋湯底后將兩者充分混合。
但俗話說的好 “是藥三分毒”,任何藥材需適量并且用對地方才能發揮最大功效,若一味加大藥量或短期內不斷食用,效果必是適得其反。
不同體質不同需求
滋補身體是享用藥膳火鍋的主要目的,而不同體質的人群所適用的藥膳肯定在選擇方面有所不同。如果不加辨別盲目食用,可能起到適得其反的作用。
相關資料和咨詢中醫專家提醒,得知不同體質的人對藥膳有不同的需求。例如,畏寒怕冷,下肢虛腫,易出汗無力的陽虛人群宜在食用火鍋時適量增加枸杞,人參或杜仲等溫和型藥材。而腰酸口干,頭暈耳鳴的陰虛人群可添加百合,白芍,麥冬和元參等清補型藥材。脾胃虛寒或者是腎陽虛的臟寒類患者可選用人參(小紅參),山藥,黃精,蓮子,甘草,肉桂和生姜等溫陽散寒的藥材湯底。而受涼后引起的風濕性關節炎即風寒類患者可在火鍋湯底添加適量的辣椒,花椒,桂枝和淫羊藿等溫經通絡的藥材。
與火鍋主食的配合協調也可讓藥膳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藥膳與主食方面,忌食辛辣油膩的患者卻選取高湯底或紅湯底,或是直接放入肥牛海鮮,羊肉等油膩腥葷的主食也屬犯了中藥忌諱。患有口腔炎,胃病,潰瘍病,皮膚病,經常流鼻血的人卻食用川味麻辣火鍋。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及痛風患者則不宜食用油脂較多的海鮮火鍋。而感冒初期及服用瀉藥者,急性炎癥患者,發熱病初愈者不宜食用性溫熱的羊肉火鍋。
格外需要提醒的是孕婦在食用藥膳火鍋時,則不宜用活血滑利或清涼下火的中藥材,如當歸。而且應盡量避免用同一雙筷子取生食物及進食,這樣易將生食細菌帶進肚里進而造成瀉肚及其他疾病 。
器具飲品合理搭配
享用藥膳火鍋時應選用陶瓷類材質的烹飪器具,盡量避免使用鐵質鍋具。因為中藥中多種生物堿、有機堿等成分易與不銹鋼產生化學反應使藥物失效,甚至會生成有毒的化合物。
飲品方面,可適量搭配茶水或椰汁等清淡型飲品,而大多數人喜歡吃火鍋時就著凍啤酒則是絕不科學的飲食方式,易導致痛風甚至腎結石或尿毒癥等不良癥狀。而且所搭配的飲品應不宜太凍,避免與高溫的火鍋食品形成太大反差,從而導致消化不良或腹瀉等癥狀。
把“良藥苦口”改造成“良藥可口”,將居家膳食和養生科學的結合在一起,就是健康而又美味的藥膳火鍋。
|